2023年3月15日
朱曉進: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
3月15日下午,江蘇文學院第六期中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小說專題)正式開班,南京師范大學朱曉進教授為作家們帶來開班第一課《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朱曉進首先闡明文化對于個人和民族的重要性,并指出文明的進步取決于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個體與民族應警惕盲目的文化傳承,關注文化創新背后的文化價值取向,推動文明的發展。
索南才讓小說集《 找信號 》分享會:尋找信號的最后一代游牧人
3月15日晚,魯迅文學獎得主、80后小說家索南才讓攜全新小說集《找信號》做客南京萬象書坊,與《收獲》雜志編輯吳越、南京師范大學教授何平暢聊草原牧民的生活和期許?!墩倚盘枴氛宫F了時代浪潮中草原人們真實的生存狀態和心靈印記。作為最后一代游牧人,索南才讓貼切入微地展現粗糲而真實的自然環境與牧民生活細節,記錄草原上悄然而至的精神變遷。嘉賓們認為,索南才讓的小說多半寫的是高寒草原牧區的故事,但并不讓人感覺遙遠。作家擁有一種奇異的貼切感與入微的捕捉力,讓阡陌相通的人性鋪陳、張揚于穹窿宇宙;而那些相對異質的文化景觀,則通過他別致而不失精確的漢語得以安頓和自在。
2023年3月16日
王堯:文化現實、文學性重建與小說寫作
3月16日上午,蘇州大學講習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堯來到江蘇文學院第六期中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小說專題),以《文化現實、文學性重建與小說寫作》為題為作家們授課。王堯深入闡釋了文學性重建的意義,并強調文化學養對小說創作的重要性,指出小說家應具備看世界的眼光、聽世界的耳朵和聞世界的鼻子,具備構建文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能力。
梁鴻鷹:小說創作的技與道
3月16日下午,《文藝報》總編輯、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梁鴻鷹為江蘇文學院第六期中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小說專題)的作家們講授《小說創作的技與道》。梁鴻鷹指出,小說要有技法,要有道。技是途徑,道是境界。作為小說家,要不斷完善自我,既向內觀照,又要向外感知,以文學的形式留下生命歷程的印痕。作家們表示,梁老師是細膩且智慧的觀察者,他以小說家的眼光觀察生活、提煉生活的方式給大家帶來了創作啟發。
藍藍詩選《河海謠與里拉琴》分享會:眺望與抵達
3月16日晚,詩人藍藍攜最新詩集《河海謠與里拉琴》來到南京,與南京大學教授傅元峰,詩人育邦,詩人、譯者孫冬,詩人、圖書策劃人馬鈴薯兄弟展開詩歌漫談,剖白對詩歌創作藝術的理解與實踐?!逗雍V{與里拉琴》是藍藍近年來創作的一批重要作品的結集,藍藍稱詩集一部分寫給母親,同時也留下自己的呼吸、足跡給有同樣感受的人,另一部分則借由自己從黃河之濱到愛琴海畔的經歷寫大海。嘉賓們認為,藍藍是里爾克式的詩人,她沒有躲藏的姿態,展現了自己向過去、向世界的眺望,其硬朗的詩風和柔軟的情感內蘊構成了富有張力的統一矛盾體,內嵌著一個復雜的藍藍式的精神情感結構。
2023年3月17日
“鳳凰書評”??瘍芍苣曜剷摺抖嗬忡R下的文學之光》新書首發式:新時代,新書評
3月17日上午,“文藝報•鳳凰書評”??瘍芍苣曜剷摺抖嗬忡R下的文學之光》新書首發式在南京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孫真福,江蘇省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鐘山》雜志主編賈夢瑋,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徐海,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主任樊明,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社長張在健,以及省內外學者、評論家參與座談,圍繞??闪芍苣暌詠淼默F狀與成就、未來建設的方向與目標以及書評的體例與標準展開討論,提出好的書評理應從作品本身生長起來,對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和真切的感受,為寫作者帶來新的啟發;書評既是對書籍原著的闡述、介紹和傳播,也應促進思想和學術的再生長,要爭取涉及文學和思想等方面重要的話題,將書評范圍應該從文學拓展到人文社科。
葉彌:小說的完整性
3月17日上午,江蘇省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葉彌以《小說的完整性》為題,與江蘇文學院第六期中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小說專題)的作家們分享創作經驗。葉彌說道,在閱讀與創作中,“不要被漂亮的話吸引”,要“和萬物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是“探求真相的距離”,也是“尋找邏輯的距離”,作家要“以尋找發亮的心,看待世界上的所有”,在寫作中“找到力量與光亮”。
徐則臣:今天我們怎樣做小說家
3月17日下午,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人民文學》副主編徐則臣化用魯迅的《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題,與江蘇文學院第六期中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小說專題)的作家們探討“今天我們怎樣做小說家”。徐則臣提出了當下小說家面臨的共同處境,即面對全球化、網絡化、碎片化的文化環境,面對透明化、同質化的寫作素材,如何接近自身所處時代的真相,尋找突破口,是今天的小說家需要思考的問題?,F場氣氛熱烈,作家們就實際創作問題和徐主編進行了探討。
第四屆鳳凰作者年會
3月17日,第四屆鳳凰作者年會在南京舉行。年會以“新時代,向未來”為主題,近百位作家、學者出席活動。“金鳳凰”獎章獲得者、首屆“鳳凰書評獎”、2022年度“鳳凰好書”等一一揭曉。洪銀興、陸志平、沈語冰、劉躍進、葉兆言5位名家獲“金鳳凰”獎章,丁帆、劉擎獲首屆 “鳳凰書評獎”年度評論家獎,榮新江、何平、潘凱雄獲首屆 “鳳凰書評獎”年度書評人獎,《〈有生〉與長篇小說的文體“尊嚴”》等 10 篇(部)作品獲首屆“鳳凰書評獎”年度書評作品獎?!吨袊軐W通史(學術版)》(郭齊勇 主編)等19部圖書獲2022鳳凰年度好書獎。
“鳳凰文學之夜”暨第二屆鳳凰文學獎頒獎典禮
3月17日晚,“鳳凰文學之夜”暨第二屆鳳凰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南京舉行。李敬澤、畢飛宇、蘇童、池莉、梁鴻鷹、潘凱雄、賈夢瑋、謝有順、王春林等多位終評委,與徐寧、汪興國、孫甘露、韓東、胡學文、張清華、徐則臣、王堯、小白等數十位領導嘉賓齊聚“鳳凰文學之夜”頒獎現場,共同見證了獎項的揭曉。“鳳凰文學獎”旨在為鳳凰原創文學出版創造力、生產力和影響力的提升,不斷注入鮮活能量,以“促成好作品,發現好作家,樹立好品牌”為初心和使命,開創性地以未出版的漢語長篇原創文學作品為評選對象,包括長篇小說、長篇散文、長篇紀實與長篇非虛構等,獎項自2020年10月宣布設立來,每年舉辦一屆。本屆“鳳凰文學獎”經12位終評委認真審議,最終評選出大獎四部,分別為葛水平的《和平》、朱文穎的《深海夜航》、王彬彬的《廢墟與狗》、蔡駿的《謊言之子》;新銳獎一部為瓦當的《芝罘:米憐秘史》。第二屆“鳳凰文學獎”全部獲獎作品也將在今年陸續與讀者見面。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中國作協副主席、江蘇省作協主席畢飛宇和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孫真福共同為第三屆“鳳凰文學獎”啟動揭幕。
2023年3月18日
首屆中國青年文學翻譯家論壇:創造文學的漢語和漢語的文學
3月18日,首屆中國青年文學翻譯家論壇在南京師范大學舉行,朱曉進、畢飛宇、賁國棟、何平、岳雯、小白等來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十多位譯者、作家、批評家以線下線上的方式參會,圍繞“創造文學的漢語和漢語的文學”各抒己見。2021年,譯林出版社與中國作協青年工作委員會及南京師范大學合作成立“世界文學與中國當代原創文學研究暨出版中心”,李敬澤、丁帆、朱曉進、陳眾議、畢飛宇、邱華棟、何向陽、佘江濤等八位專家學者組成中心學術委員會。首屆中國青年文學翻譯家論壇的討論回到中國現代文學的起點,將翻譯文學與中國文學之間的影響作為重要線索來研究思考,結合與會作家的閱讀創作經驗,揭示了翻譯文學對漢語文學創作的深刻影響,并討論了青年譯者們如何面對ChatGPT等新技術的挑戰以及譯者的使命與職責。會議提出,文學翻譯體現出當代中國文化的開放包容,翻譯家應聚焦于探討如何通過世界文學與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的雙向譯介,進一步做好世界文學的翻譯工作,同時將優秀的當代中國作家作品推薦出去,為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貢獻。
胡學文《跳鯉》新書分享會:光芒萬丈的普通人
3月18日下午,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胡學文來到先鋒書店,與讀者分享自己的新書《跳鯉》,編劇蔡駿、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副主任潘凱雄參加了分享會。在《跳鯉》中,胡學文深潛社會的毛細血管,以六個系列故事,鞭辟入里刻畫奔走于生計的普通人內心向前、向上、向善的信念與堅守,他們堅強有力又柔韌醇厚的內心,至剛而至柔,是中國人奮斗不止、百折不回民族性格的投影與見證。胡學文在分享會上說,作家寫作很多程度上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有感而發,本質上必須基于真實的人性和現實中的社會邏輯。中短篇小說像是一口深井,必須不斷地深挖下去,找到藏在人性最深處各種值得展現、剖析、反思的東西,“這些也正是我在《跳鯉》中想表達的。”
葛亮《小山河》《梨與棗》新書分享會
3月18日下午,作家葛亮來到南京牛首山,和讀者分享自己的最新隨筆集《小山河》《梨與棗》。詩人、小說家黃梵,昆曲名家、江蘇省昆劇院院長施夏明參加了分享會?!缎∩胶印肥歉鹆恋氖撞侩S筆集,也是他十年人生的總結;《梨與棗》則是葛亮這些年的閱讀收獲,重在呈現寫作與閱讀的關系。葛亮的文字不強調事件和行動,而是強調表情,同一個表情中往往有很多情態,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字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兩部隨筆集讓讀者順著葛亮的“河流”跨越創作的時間、空間,走過了他的“山河歲月”。
張清華:小說的藝術形式問題
3月18日下午,評論家、北京師范大學張清華教授來到江蘇文學院第六期中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小說專題)活動現場,以引用克萊夫•貝爾的觀點“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開場,為作家們講授《小說的藝術形式問題》,通過分析與細讀多部中外文學經典文本,闡述與展現了多式樣的小說形式。張清華提出,形式是文學作品外在的表現形式與技法,也是作者寄托其內在審美情感的手段。
2023年3月19日
潘凱雄:“茅盾文學獎”與中國當下長篇小說創作
3月19日上午,評論家、中國作家協會小說委員會副主任潘凱雄以《“茅盾文學獎”與中國當下長篇小說創作》為題為江蘇文學院第六期中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小說專題)授課,詳細梳理了自1982年以來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四十八部作品,并從作家、體量、主題、藝術性等不同層面對獲獎作品進行了系統分析,指出茅獎作品是以時代為大幕、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現實的優秀創作。
魯獎作家龐余亮閱讀與寫作分享會:好老師與學生一起成長——分享閱讀與寫作的秘密
3月19日,魯獎作家龐余亮閱讀與寫作分享會在可一書店舉行,龐余亮與省作協副主席、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汪政、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談鳳霞,瑯琊路小學特級教師周益民,鳳凰少兒出版社文學讀物出版中心主任、《少年文藝》主編田俊等,以“好老師與學生一起成長——分享閱讀與寫作的秘密”為主題,和讀者分享閱讀寫作的秘密。中國作協副主席、江蘇省作協主席畢飛宇錄制視頻發言。分享過程中,龐余亮將焦點指向應該如何發現和積累素材上。嘉賓們表示,很多學生苦于作文寫不長,根源在于他們只有敘述,缺少描寫,這就需要大人善于給孩子按下“暫停鍵”,讓他們停下來慢慢領略周邊的世界。
岳雯:尋找小說人物
3月19日下午,青年批評家、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研究員岳雯來到江蘇文學院第六期中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小說專題),講授《尋找小說人物》一課。課上,她先后闡釋了“人物是什么”“人物如何表現”以及“如何尋找自己的人物”,并與作家們細讀小說《玉米》《世間已無陳金芳》,感受小說人物的生命能量。
2023年3月20日
但漢松:西方小說與現實主義:從經典現實主義到歇斯底里現實主義
3月20日上午,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但漢松在江蘇文學院第六期中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小說專題)講授《西方小說與現實主義:從經典現實主義到歇斯底里現實主義》,從十九世紀法國現實主義講起,觀照同時代的繪畫、音樂、電影等藝術形態,系統講述了西方現實主義的發展歷程、不同流派及其鮮明特點。但漢松與作家們探討了埃里希•奧爾巴赫、特里•伊格爾頓、詹姆斯•伍德等代表人物的作品,帶來了更寬闊的文學視野。
精彩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