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k34gs"><option id="k34gs"></option></th>
  • <code id="k34gs"></code>
    <code id="k34gs"></code><pre id="k34gs"></pre>
  • <strike id="k34gs"></strike>
    <big id="k34gs"><nobr id="k34gs"></nobr></big>

    <strike id="k34gs"></strike>
    
    

    劉香河|在秋雪湖,聽勒克萊齊奧講文學與人生

    (2023-02-06 10:24) 5980690

      “歡迎一位諾獎得主訪問另一位諾獎得主故鄉!”我在勒克萊齊奧先生下榻的酒店迎候,當他聽到經由許鈞先生翻譯出來的,我的第一句歡迎語時,我發現勒克萊齊奧先生眼睛頓時一亮,臉上寫滿了“驚喜”。

      這一幕,發生在2013年11月的泰州。半年前,我策劃的“秋雪湖國際寫作中心”,在秋雪湖景區正式掛牌。掛牌之后,第一位來中心訪問者,是我精心謀劃的。我心里想著,既然叫“國際寫作中心”,開門迎來的第一位客人,一定要夠“國際”范兒。惟如此,方能讓國際寫作中心開張大吉。

      機緣巧合的是,2013年,勒克萊齊奧先生被南大聘請為人文社科高級研究院杰出駐院學者,并開始在南大講學。此君便成了我的首選目標。然,目標再好,沒有實現目標之路徑,也是枉然。

      實在說來,真乃天助我也。秋雪湖國際寫作中心掛牌之時,到場嘉賓中,有一位著名翻譯家許鈞先生。許先生在中國翻譯界大名鼎鼎自不必說,更為要緊的是,他是勒克萊齊奧先生作品重要的中文翻譯。用許鈞先生自己的話說,勒克萊齊奧先生是他近30年的老朋友。勒克萊齊奧先生曾到淅西的一個小山村,許鈞先生的老家看望過許先生的父母和家人。難怪勒克萊齊奧先生來泰之后,要專程去興化看望畢飛宇的父母。對于好朋友,勒克萊齊奧先生一直堅持這么做的。我也聽說,勒克萊齊奧先生也曾去過高密莫言先生的老家,看望過莫言先生90多歲的老父親。用國人的話說,勒克萊齊奧先生,真乃重情重義之士。

      抓住勒克萊齊奧先生在南大講學之際,通過許鈞先生搭橋,于是就有了勒氏的來訪。

      眾所周知,盡管高行健先生加入了法國籍,但不可否認他是第一位華人諾獎得主,他的《靈山》《一個人的圣經》等作品,我認真讀過的。他對西方現代小說思潮引入中國是做出了貢獻的。他的實驗話劇,在當時影響頗為廣泛。我至今都記得,高行健先生2000年獲得諾獎時,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是公開向他的獲獎表示過祝賀的。而高行健,祖籍泰州。因此上,我跟勒克萊齊奧先生見面時的第一句歡迎語,沒有任何毛病。

      如果說,我的介紹給勒克萊齊奧先生以“驚喜”,那么,初見70多歲的勒克萊齊奧先生,他帶給我的則是“驚奇”。他自然是有著法國成熟男性所特有的那種浪漫氣質的,有著一雙善于捕捉的眼睛。他隨身背著的,便攜式軟布包,顯示出主人的率真、隨和。而時令已經是11月底的冬季,他竟然還穿著一雙我們夏天才穿的涼鞋,真的讓我十分驚奇。

      他帶給我的“驚奇”還沒有停止。翌日清晨,擔任勒克萊齊奧先生此行翻譯的許鈞先生,打電話給我,說是勒克萊齊奧先生現在需要睡覺,當天上午所有行程全部取消。

      “上午所有行程全部取消?不是開玩笑吧?”電話里,我進一步跟許先生確認。要知道,勒克萊齊奧先生來泰訪問,這是泰州文學界的一件大事,何止是文學界?對于泰州而言,都是具有特殊意義的。方方面面重視,高度重視,那是不言而喻的。

      半天的行程全部取消,這在我接待國內外名流的經歷中,還是第一次。好在,許鈞先生特地關照,有學生出現的場合,勒克萊齊奧先生一定要到場,不能跟學生們爽約。我正為在某高校禮堂勒克萊齊奧先生與學生的見面會不能按時舉行而遺憾。因為他此次泰州之行,僅有三四天時間,事先有過充分醞釀對接,行程滿滿當當,調整余地極小。這一取消,很可能讓那些原本滿懷期盼的學子們失望矣!得到許鈞先生的補充說明,我也由“驚奇”轉為“驚喜”。

      原來,當晚夜游鳳城河,那通體金光閃耀的望海樓,于水光瀲滟之中,倒影可見,如夢如幻,深深吸引了勒克萊齊奧先生的目光。從導游小姐的介紹中,勒克萊齊奧先生知道了“州建南唐,文昌北宋”的泰州,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曾出現過唐代著名書法評論家張懷瓘,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元末明初大文學家施耐庵,明代“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清代有“詩書畫三絕”之譽的“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鄭板橋,還有“東方黑格爾”著名文藝評論家劉熙載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近代的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更是水袖善舞,令世界驚艷。

      勒克萊齊奧先生很是為高行健的家鄉有如此美景,有如此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積淀,有燦若繁星的歷史文化名人、當代名家而興奮不已,竟至通宵未眠。故而,只能清晨入睡。畢竟是70多歲的老人,身體要緊。作為接待方,我們只得聽從許鈞先生的提議。

      順便說一句,勒克萊齊奧先生跟我的同鄉,興化籍當代著名作家畢飛宇也是很要好的朋友,他倆在南大有過交集,兩個人在同一文學活動上的對話,在當時很是流行了一陣子的。“作家都是非常孤獨的”,是他倆的共識。那一次,勒克萊齊奧先生坦陳,作家之所以成為作家,是因為他在別的事情上沒有什么天賦。在我的印象中,畢飛宇也說過跟勒克萊齊奧先生異曲同工的話。他在成為作家之前,干過新聞記者,當過教師,好像都不是太成功。由此他認為,這一切都是為了做作家而準備的。這是多年前的話了,后來他從江蘇作協調到南大做教授,出了一本《小說課》,火得很。其實就是他的課堂講稿編輯而成。這足以說明,現在的畢教授,很成功。

      勒克萊齊奧先生前往興化新垛施家橋施耐庵陵園,專程祭拜吾邑先賢施耐庵先生時,畢飛宇特地從南京趕來陪同祭拜。祭拜現場,勒克萊齊奧先生向施耐庵墓,恭恭敬敬地行了三個中國式的叩拜禮。有媒體記者現場采訪,他說自己之所以不遠萬里來到這里,向一座土墳致敬,完全是因為“文學”二字!

      在現場,我看到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在父親陪伴下,手拿練習薄,等候著讓勒克萊齊奧先生給他題寫點什么。經詢問方知,小孩子是一大早從鄰近的姜堰專程過來的。因為喜歡寫作,得到世界著名作家到來的消息,想方設法向學校請了假,前來一睹世界文壇大家的風采。這個小家伙的舉動,感動了在場所有的人。他自然也得嘗所愿,得到了勒克萊齊奧先生的題簽。

      因為到了畢飛宇的老家,勒克萊齊奧先生專門提出來,到興化城看望畢飛宇的父母親,算是兩人之間對家鄉的互訪。足見他倆之間情誼頗為深厚。

      勒克萊齊奧先生在泰期間的重頭戲,當然是在中國泰州秋雪湖國際寫作中心的那場專題講座:“文學與人生”。

      從他的講述中,我們得知,勒克萊齊奧先生1940年出生于法國南部一個叫尼斯的小城。因為是二戰中出生的孩子,童年是在饑餓中度過的。跟吃不飽肚子一樣難受的,是“精神上的餓”,根本沒書可看。

      他說,“那時不僅沒有書讀,連寫字的紙都沒有。1945年戰爭結束,那年我5歲,開始嘗試寫小詩。我在一個木匠的抽屜里找到一支紅色的鉛筆,就用這支筆寫。孩提時留下的記憶非常深刻,所以一直到現在,我都有一個習慣,喜歡用鉛筆和粗糙的紙寫字,還喜歡寫在小學生的練習本上。”

      他還說到,“所以我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對當地的圖書館產生特別的敬意,上午去南師大泰州學院,得知正在建圖書館,特別高興。因為我覺得圖書館對于精神自由和精神敞開提供了可能性和保證。” 勒克萊齊奧先生對學子們特別的關愛,我們從他的演講中找到了答案。

      1945年以后,勒克萊齊奧先生從祖父那里得到了很多書,其中有許多游記,包括馬可·波羅的游記。他知道馬可·波羅來過泰州,并且知道馬可·波羅說過關于泰州的那句著名的話:“這個城不大,但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他進而介紹說,“昨晚在游船上,繞著泰州老城慢慢行駛的時候,我在想馬可·波羅是否也是乘著船過來,籠著這輕輕的霧,是否能感覺即將進入的這個城市,將是文化、思想、藝術的誕生地。”

      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勒克萊齊奧先生在很小的時候就讀了大量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的文學作品。雖然很多都不是適合孩子看的書,比如《堂吉訶德》等。更為有趣的是,酷愛閱讀的他,不僅讀完了插圖精美的植物大百科全書,就連19世紀的那種“教女人怎樣說話,尊重她們的丈夫”的《對話大辭典》之類的書,他都照看不誤。

      旅行是勒克萊齊奧先生的愛好甚至宿命。特別喜愛旅行的他,從一本本介紹東方古國中國、印度的游記中,不僅汲取了大量文學知識,也鼓起了他想遠行游歷中國等地的夢想風帆。他曾先后在泰國佛教大學、墨西哥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等多個國家的高校任教過。不斷的旅行在他的書中多有反映,由此出發,他的作品也廣泛涉及文化沖突、全球化不平等的另一面。

      相比歐洲的發達城市,勒克萊齊奧先生更喜歡遙遠的、現代文明還沒著落的地方。已經游歷過非洲、南亞、墨西哥、毛里求斯等地的勒克萊齊奧先生告訴我們:“其實,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文化都可以在同一部文學作品中體現、相遇。通過文學,我們可以超越國度、超越時代去了解各國的不同文化,并在超越中達到與之交流。”

      勒克萊齊奧先生在他的講述中,談及了對老舍筆下“老北京胡同”的文化魅力,談及了墨子“兼攻”“非攻”思想,并且認為墨子對人類文化思想的貢獻,可以與達芬奇相媲美。

      他告訴我們,“我是一個喜愛寫作的人,寫作需要詞語的積累、豐富的想象,這需要與全世界的人類精神文化進行互相交流。所以,我在不停地給我的人生來一次文學的旅行。例如,像我在泰州的這次旅行之后,也許泰州秋雪湖、鳳城河等許多不經意的東西,就會慢慢融入我的記憶、融入我的寫作之中。我今后一定要到泰州住上一段時間,好好感受泰州文化。這個我是認真考慮過的。”

      勒克萊齊奧先生講座的當天,小小的國際寫作中心濟濟一堂,樓梯上,大門外庭院區域,擠滿了文學愛好者。因為害怕人多無法應對,我們都沒有對勒克萊齊奧先生的專題講座作公開預告。然而,消息還像展翅的小鳥,傳遍了整個小城。

      兩個多小時的講座,勒克萊齊奧先生首次在泰州講述了自己苦難的童年,事后他告訴我,因為太多的痛點,深扎在自己的記憶深處不能自拔,因此他一直采取閉口不提之態度。心誠至此,我惟有向勒克萊齊奧先生奉上深深的敬意。他的講座,我們根據許鈞先生現場翻譯的錄音,第一時間整理出來,在稻河文藝網刊發,且全文印發全市各文藝家協會。

      寫到這兒,我不得不向現在已經退休回到原籍的許鈞先生奉上深深敬意!在勒克萊齊奧先生講述過程中,許鈞先生不停地筆錄,作同步直譯。兩個多小時下來,許先生身上僅有的一件襯衣,竟然背濕矣!這是怎樣的勞動強度?!在11月底這樣一個冬季,讓許先生有如度過了一個炎炎的夏日。要知道,許鈞先生是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資深翻譯家,勒克萊齊奧先生作品的重要中文翻譯,其成名作《訴訟筆錄》就是由許鈞先生首譯進入中國的。

      我想,為勒克萊齊奧先生的一次講座,許鈞先生如此用心、用神、用力,還不是為讓泰州的文學愛好者們能領略勒克萊齊奧先生原汁原味的講述以及講述之精髓?!活在塵世,對許鈞先生的付出無以回報,惟晚宴時以杯酒敬之!

      后來,勒克萊齊奧先生與莫言先生在山東大學也做過一次以“文學與人生”為主題的交流。這已經是一年之后了。勒克萊齊奧先生將他對這一主題的第一次公開呈現,留在了秋雪湖國際寫作中心。誠如勒克萊齊奧先生所言,那是他第一次系統梳理回憶自己苦難童年。不止于此,他對秋雪湖國際寫作中心的評價至今還在我的耳邊回響——

      “這里的確是一片文學沃土,春天有郁金香,秋天有蘆葦花,加上夜晚波光粼粼的湖水,無一不在觸發我的想象力。我非常向往生活在這個寧靜的城市,在這個美麗的寫作中心住下來寫東西。希望以后各國的作家也都能到這里住上一段時間。”

      我至今都清楚地記得,在許鈞先生的翻譯下,勒克萊齊奧先生還滿有興致的,學著用中文說了一句:“蘆花!”

      讓我深感欣慰的是,他用法文為泰州市文聯題寫的:“致以我最誠摯的友誼”,成了我們最為珍貴的收藏,亦成了我們與先生之間友誼的見證。

    69天堂人成无码麻豆免费视频,69天堂人成无码麻豆免费视频,国产清纯白嫩初高生在线观看,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th id="k34gs"><option id="k34gs"></option></th>
  • <code id="k34gs"></code>
    <code id="k34gs"></code><pre id="k34gs"></pre>
  • <strike id="k34gs"></strike>
    <big id="k34gs"><nobr id="k34gs"></nobr></big>

    <strike id="k34gs"></strike>